自去年年底起,一档风靡华夏大地的大型文化科普节目《国家宝藏》联合国内九大博物馆(院),以现代化的诠释方式重新演绎文物的前世往事。
7月15日下午14时,贵州省博物馆。一堂由贵州省博物馆、贵州都市报、凯里学院、非常中文、联合主办的《逝去的风韵——西夏与播州文物展》贵州版的“国家宝藏”公开课准点开始。这堂课的观众,全部都来自于贵州都市报小记者团的小记者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们。
“之所以举办这样的活动,是真心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真正了解属于自己的民族记忆和文化。”当天活动一开始,担任主讲人的非常中文创始人李昊老师言简意赅的说道。
1.听得入迷的两个小时
在得知公开课即将开课的消息,小记者张彦钦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在活动现场,他全程都听得很痴迷:“这个公开课的形式太活泼了,既有老师的分段讲解,告诉我们什么是西夏王朝,紧接着就有演员登台表演这段相应的历史,这种形式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好喜欢。”
凯里学院张竞月老师导演,凯里学院学生演出。
正如小记者张彦钦说的一样,在这堂特别的博物馆公开课上,主办方第一次将西夏和播州这两个出现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位于西北和西南两处不同的文明联系在一起,以生动有趣的现场课程、演员实景表演配合展览的形式,为小记者们提供生动易懂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省博物馆副馆长李飞主讲。
在公开课上,最让小记者们兴趣大增的还有就是见到了主持挖掘海龙屯的李飞老师。如今,身为省博物馆副馆长的他,也在公开课上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与海龙屯的过往故事。
认认真真听讲和做笔记。
“保护海龙屯,不不仅我们这一代的人,更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久 活动结束后,大家争先恐后向李飞老师提问,小记者们的问题五花八门,李飞老师也和蔼可亲的一一回答了大家,并留下签名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2.家长也沉浸在公开课的魅力中
在当日的公开课上,除了小记者们听得入神,一旁陪同下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也感慨:不仅贵州的孩子们需要这样高质量的文化浸润,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文化教育体验。
活动结束,大家合影留念。
小记者邱思睿在课后向李飞老师提问,当小姑娘第一次鼓起勇气提问时,一旁的邱妈妈也难掩此刻的激动心情。
“睿睿第一次来作为小记者提问,很有勇气,也很有胆量,不仅如此,还主动拿到了李飞老师的签名,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很大的鼓励,作为妈妈看到这一幕很开心。”
参加活动,邱妈妈深感意义重大。
邱妈妈告诉记者,此次自己沾了都市报小记者团的光,有机会来感受和体验了一把这么生动有趣活泼的博物馆公开课,自己在增长考古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参加活动后,又一位妈妈的感想。
“今天通过李昊老师和李飞老师的介绍,这么全面深刻地了解最为贵州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海龙屯的历史考古故事。同时,现场的演员们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妙趣横生的表演,我们也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过去。很感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真是太美好了,希望以后还有这么多的好活动可以参加。”邱妈妈说道。
图文本报记者王迪实习生高源
编辑赵毫编审白凤刘璟
阅读之美思想之趣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白癜风会诊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dushibao.com/dsbyx/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