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写西读弘一大师,为温州驻守12年的

周末,适合慢生活。阅读,便是其一。

温都   年的春天,西湖时晴时雨,桃红柳绿。

  这世上,恐再无一个地方比西湖更适合产生故事了。

  传说中,在这里白娘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认识了许仙;苏小小玉手掀开油壁车的帘子,瞄了一眼有情郎;而这一天,来自日本的她,找遍杭州大大小小的寺院,终于在虎跑寻着了他。

  看着眼前的他,徒生陌生:头发已尽数剃去,朴素的缁衣裹着消瘦的身躯。

  事实上,在他出家之前,创作了一首赠给挚友的歌曲《送别》,似乎冥冥之中注定这一天的到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但她仍是不甘的,想凭心中最后一点柔情,力图挽留自己的丈夫。执子之手已过六载,谁曾想忽有一日,她居然得以这样一种方式去争取自己的爱情。

  “叔……叔同。”她嗫嚅着。

  “叫我弘一吧。”

  “你跟我回去好吗?我找了你许久。”声音近乎哀求。

  “我不会回去的。至于你,我另有安排。”说完,他转身回去拈香,关山门,断情缘,绝红尘。

  她一边恸哭,一边拍门相问:“你以前给过我承诺,说今生今世只爱我一人,可如今却又弃我,那什么是爱呢?”

  “爱,就是慈悲。”门里的声音,在她脑间嗡嗡地响。

  她哭道:“你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门内,再无半点声响。不知过了多久,无奈的她只好收起悲声,黯然而归。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爱情,被西湖的暖风就此吹散。

  怅惆旧欢如梦。

  这一年,他39岁。在人生将要进入不惑之际,他把自己的名字定格成“弘一”。

  在他还叫李叔同的年月,曾有过那么一段轰轰烈烈的人生呵。出身于豪富大家,精通书法、篆刻、尤工诗词。曾留学日本,除学习西洋画之外,戏剧、音乐也是造诣很深。

  多才之人注定多情。

  他曾是这样一位鲜衣怒马的少年,“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在日本娶了娇妻之后,一直柔情蜜意。归国后,38岁的他把妻儿置于上海,自己来杭州成了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员,一周回沪一次,浅笑柔情未减。

  孰料,不久之后他忽然辞去教职,在这里落发为僧。

  也曾半夜高歌醉卧美人侧,他本是人间一浪子。如今,说什么云鬓花影,道什么明眸如水。当他的胸怀渐渐被青灯古佛所占据的时候,前半生的过往统统化为尘埃。

  在他给日本妻子留的最后一封信中说:“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弘一大师手迹

  清代学者俞樾曾有语:“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以无意写意则意真。”也许是这样无情的举动背后,凸显了弘一大师更为深广的大爱。

  出家三年后的年,弘一大师来到温州庆福寺修行。庆福寺俗称城下寮(“寮”是指小而窄的屋舍),始建于清嘉道年间,坐落在温州市中山公园飞霞洞前。几年后这里的城墙倾圮,积谷山下开建中山公园,弘一大师在寺主寂山和尚支持下,将庆福寺“易其方位,以协形相”予以改造,亲撰《题永嘉庆福寺缘册》募集资金,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年,庆福寺建成,共分二进,山门高耸,正对护城河,寺门上有青石匾额,横刻“庆福寺”三个隶书大字,出自他的手笔。除了庆福寺住过,他还在瑞安伏虎寺、瓯海仙岩圣寿寺等地留下足迹。

  有人说,他对温州情有独钟,佛门岁月二十四载,在温州的日子占去近半,“我第一回到南闽,在一九二八年的十一月,是从上海来的。起初还是在温州,我在温州住得很久,差不多有十年光景。”

  在他给学生刘质平的信中曾提:“朽人居瓯(初时),饭食之资,悉承周群铮居土布施,其它杂用等,每月约一、二元,多至三元。出家人费用无多……”虽身着僧衣,赤足芒鞋,僧房内仅一破桌,一旧床,一草席和一旧蚊帐,生活已经简素如此,他仍称在温期间“一切安适”。

  还有一次,弘一大师从温州赴杭州前,曾向庆福寺借过一副碗筷,用于路上吃斋用。过了几天,他前脚刚到杭州之后,就忙不迭地专门托人代将这副碗筷带还给庆福寺,“碗筷虽是细微之物,但属于庆福寺,自当不容贪私而侵损占有。”

  他这个人,实诚得很。

  他不喜与人结交方面尤为可爱。因他盛名在外,抵温之后曾一度客似流来,求见者甚众。无奈之下,他起笔写下《谢客启》,将滚滚而来的求见者一一挡在门外:“一、凡有旧友新识采访者,暂缓接见;二、凡以写字作文等事相属者,暂缓动笔;三、凡以介绍请托诸事相属者,暂缓承应。惟希同人共相体察,失礼之罪,希鉴谅焉?”这样的警醒之句犹觉不足,又写下“虽存犹殁”四个大字,贴在房间的门口,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我虽然活着,你可以当看不到我。”求见者中不乏地方官员,比如连瓯海道尹以及后来的温州道尹等人,巴巴拿着名片,只求弘一见一面,却都被他以称病谢绝。

  今天,我们在温州博物馆还可以看到,弘一大师在年写给庆福寺的字,以及寄给他的好友周孟由居士的明信片。在这张明信片正面写有“温州南门谢池里(巷)八号,周孟由居士,弘一寄,廿二年,厦门妙释寺”。这些都是他走遍雁山瓯水,与这座城结下深厚情感的佐证。

  弘一大师手迹

  近一百年的时光可以隐藏心中多少吟哦?浊酒已尽,余欢成空,所有的风花雪月都被岁月掩埋,只有一颗真心历久弥新。

  一切答案,似乎在他那首传唱至今的《送别》里可以窥见一二。

你也许不了解弘一大师,但一定听过《送别》,听过就点赞吧

来源:温州都市报

作者:丁海琴

编辑:王锦灵

校对:罗明聪

审核:潘达源

赞赏

长按







































北京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dushibao.com/dsbnr/8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