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位牛人当选新院士,他们是温州骄傲来

中国科学院今天公布了年院士增选结果,共有61人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谢作伟、吴朝晖、滕锦光3名温籍科学家榜上有名。此外,中国科学院新增外籍院士16人,出生于温州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沈志勋名列其中。

吴朝晖教授是鹿城人,长期从事智能技术、软件平台技术与实时嵌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现任浙江大学校长。

滕锦光教授是永嘉人,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年获悉尼大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复合材料结构和钢结构领域的研究。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谢作伟教授是苍南人,先后留学德国和美国,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在金属碳硼烷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及结构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志勋,年出生于浙江温州,斯坦福大学Geballe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高级材料X射线实验室主任,年4月29日,沈志勋成功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从大气科学到地质科学,从数学研究到材料物理,从细胞遗传到基因组研究,温籍院士在多个重要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取得重大成就。

在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出来前,健在的温籍两院院士中,年龄最小的是郑晓静,出生于年,年龄最大的是伍荣生,出生于年,今年已83岁高龄。而本次当选院士的四名温州人则纷纷刷新了温州院士的最小年龄。沈志勋出生于年,滕锦光和谢作伟出生于年,吴朝晖出生于年。吴朝晖是目前最为年轻的温籍两院院士。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进行了章程修订内容最多、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院士制度改革,将原来的多个推荐渠道收紧,仅保留了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两个渠道推荐,并通过评选机制、退出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

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本次院士增选工作是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后进行的第二次增选,年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推荐、通信评审、公示、会议评审以及全体院士终选投票等程序产生。

本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为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61名新当选院士中,男性58人,女性3人。平均年龄为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人,外籍院士92人。

据公开资料,截至今年5月份,我市先后有苏步青、谷超豪等专家学者当选两院院士,具体点此查看

四名新晋院士的温州往事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今天揭晓,共有四名温州人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今天,记者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上滕锦光院士,以及谢作伟、吴朝晖、沈志勋(外籍)院士在温的同学、老师,讲述他们记忆中的温州往事。

滕锦光:

看到和温州有关的







































白癜风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dushibao.com/dsbfz/9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