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养贩卖童养媳5个温州家庭在莆田寻女骨肉

“她在养父母家生活得很好,已经结婚生子,家里企业都办到了上海,你不要去打扰了!”介绍人的这番话,让苍南县龙港镇黄家蓬村的任永华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不久前她才知道,送人抱养的女儿其实被卖到了福建莆田,可能成了人家的童养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苍南等地一些家庭为了能生男孩,选择把刚出生的女儿送给他人抱养,以规避计生政策。许多女婴被辗转贩卖到福建莆田等地山区,甚至成为童养媳,陷入一段坎坷的命途。而父母们一直以为,他们的女儿遇到了一户好人家,现在过得很好。

十年寻女

他走遍莆田所有乡镇

不放过一个相似的女孩

年11月,龙港镇瓦窑头村,村民陈志元的妻子二胎分娩,再次生下一个女婴。经过几天的内心挣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刚刚出生的二女儿交给了接生婆,托她寻个好人家收养。“女儿送走后我一直很后悔,过了几年儿子出生后,我就去找接生婆打听女儿的消息。”陈志元回忆,接生婆拿了一张小女孩的照片给他看,说他的女儿在平阳麻步一户杨姓人家,一切都好,其余信息就不肯再多透露。

陈志元一直不放心,大约十年前,他再度通过麻步当地的朋友帮忙,成功打听到了杨家的具体住址,结果发现了问题。“那个杨某是收过很多女婴,但从来没有养,都直接送到了福建莆田。”陈志元赶紧找到了杨某追问,根据他提供的线索,一路追踪到莆田,找到了接手他女儿的媒婆。

到了莆田,陈志元才发现当地曾长期有收养女婴当童养媳的习俗,“那个年代,一个女婴能卖到元,我的女儿早就被转手卖掉了。”

时隔久远,经手的女婴太多,年迈的媒婆早已记不清。无奈之下,陈志元沿着媒婆常走的贩婴线路,开始了漫漫寻女路。

“连续三年,我每年都开车去莆田找,直到现在,有空还会往那跑,已经走遍了莆田所有乡镇。”一旦遇到相貌相似、年纪相符的莆田养女,陈志元就想办法带她们去做亲子鉴定,不放过任何一丝希望。

陈志元说,二女儿今年32岁了,一定成家了,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会不会恨他。人海茫茫,他还会继续寻觅下去。

意外转机

一次无心插柳的DNA比对

让阔别29年父女相认

福建莆田部分贫困山区、沿海贫瘠地区,曾长期有收养弃女的习俗。相关报道显示,大规模收养主要集中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除了无法生育需要养女、壮大分田到户和分口粮名额等原因,收养的女孩更多是作为童养媳,成年后同养家哥哥婚配。

“莆田弃女”来源以福建长乐为主,还包括省内的闽侯、宁德、连江等地,部分远自浙江、海南、江西等省。经过层层转手,没人在意弃女的故乡在哪里,当地人习惯蔑称她们为“长乐仔”。据莆田、长乐两地寻亲组织保守估算,莆田收养的弃女的总量数以万计。

宗族观念深厚的浙南地区,也成了女婴的输出地。陈志元可能是苍南当地最早前往莆田寻女的家长。在寻女过程中,他发现当地还有不少女婴辗转送到了麻步的杨家,可能都流向了莆田。但经手了众多女婴的杨某几年前就过世了,陈志元的判断,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

29年前,新渡村的孔祥洒也把女儿托付给了村里的一个接生婆,据说同样是送到了麻步,后来就断了音信。去年,有人在瑞安见到一个孤女,年纪和他女儿一样,相貌也有几分接近。他带着女孩去了杭州做亲子鉴定,可惜没能配对上。

“到了今年年初,那个女孩把自己的鉴定结果发到福建一个公益组织的DNA数据库对比,和我说‘叔叔,我要不要帮你也发过去’。”孔祥洒不相信女儿会远在莆田,为了不负女孩的好意就同意了。

2月20日晚上,数据录入系统,孔祥洒和29岁的莆田女孩林红仔匹配成功。接到志愿者来电,孔祥洒惊喜之余还有一丝疑惑,女儿为什么会在莆田?父女俩医院再次复测。“在医院我一看见女儿,和家里的孩子很像,特别亲切。”复测结果再次确认了他们的血缘关系。

骨肉相认

DNA检测找到3名苍南籍“莆田弃女”

一年内已有5个温州家庭寻亲成功

孔祥洒父女相认的经历在当地不胫而走,让数百公里外的莆田当地的不少寻女家长燃起了希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莆田、长乐等地养女、生父母加入寻亲大军,寻亲者们于年组建了互助公益组织“寻亲帮帮团”。让孔祥洒、林红仔父女匹配成功的数据库就是由帮帮团创建维护,林红仔本人也是其中一名志愿者。这个数据库里目前已经有多份DNA信息,其中女儿的多份,父母方多份,几年来已经有多个家庭通过他们骨肉相认。

在龙港等地多位热心父母的邀请下,今年4月22日,“寻亲帮帮团”志愿者们联合福建一家司法鉴定机构赴温州开展寻亲活动,他们在龙港外滩公园集中采集DNA。林红仔也赶来帮忙,顺道再去看望父母,“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才能够找到父母,还有那么多的姐妹苦苦寻找,我会留下来继续当志愿者。”

“我们的数据库里温州的父母很少,之前大家寻亲的范围更多集中在福建,为了不让龙港的父母们失望,哪怕希望再小我们也要来试一试。”带队的志愿者陈书介绍,他们提前一天到龙港张贴海报宣传,在龙港多位热心父母的帮助下,活动当天一共有30对父母完成现场采集。

5月2日,从福建传来了好消息,龙港镇池浦村的钟锦杰、龙港镇河北庙村的钱春友、龙港镇文华街的张有敏都成功在数据库中匹配到生女。“去年瑞安有对父母也在莆田找到了女儿,加上年初的孔祥洒,温州籍的‘莆田弃女’已经找到5名。”陈书说,他们的数据库中温州父母的样本只有60来份,这样的成功率令他们非常惊喜。

抱憾终生

老人过世前就想见孙女

但中间人怎么也不肯讲

“你们会不会认我?”第一次接到生父钟锦杰打来的电话,在短暂的激动过后,29岁的徐小菲(化名)却满怀担忧地提出这个问题。曲折的成长经历让莆田养女们极易缺乏安全感,即便在匹配成功后。

一年多前,徐小菲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去测DNA,当时就有亲友不支持。“有人说,他们都不要你了,还找什么啊。”徐小菲说,入库后迟迟匹配不上,似乎验证了别人的说法,她在期待和失望的交替中煎熬着、等待着,直到今年5月2日父亲的来电。

徐小菲的养父母是莆田灵川镇人,从记事起,她就知道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是抱来的“长乐仔”。“据说那时我比较胖,养父母觉得健壮、好养就买下了我,花了元,比别的女婴都贵。”徐小菲记得,从七八岁开始,她跟着哥哥们干农活,累了去养牛,“因为放牛比较轻松,算是休息,再大几岁就和大人干一样的活了。”

小时候,每当遇到委屈,徐小菲都会想着要回家去找亲生父母,“他们都说我是长乐的,可长乐那么大,我去哪里找,他们会认我吗?”年幼的徐小菲常常独自在无人处,想一阵哭一阵,最后只能抹干泪水,继续干活。

23岁时,徐小菲嫁给大她一岁的养家哥哥,如今已有两个儿子。“妈妈,我为什么没有外婆?别的小朋友都会去外婆家玩。”儿子的问题,徐小菲答不出来,她暗自决定,要找到亲生父母。

6月11日,记者在钟锦杰家见到了徐小菲,她带着丈夫、两个儿子第一次回到娘家。短短几天,7岁的大儿子已经和外婆家的小朋友们玩成了一片。

见面后,徐小菲才从父母口中得知,作为家里的二女儿,她刚出生就被邻居一位妇女要走了。“她说本地有个人家没有女儿,想收养,我们在襁褓里放了元的红包,两斤毛线和一个奶瓶,把她送走了。”钟锦杰说,他们一直以为女儿就生活在苍南。十几年前,徐小菲爷爷过世前,想再见一见这个孙女。“中间人怎么都不肯讲,推说对方家里不许,还发誓‘要是没养好,就让雷劈死我’”,老人最后抱憾离去。

图为钟先生和妻子与找到的女儿相互拥抱在一起

相比于许多苦苦寻亲多年的弃女,徐小菲已算是幸运儿。志愿者们组织寻亲的父母和女儿按照出生年份加入不同的







































郑华国
白癫疯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dushibao.com/dsbnr/9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