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林晓斌校长应邀做客温州都市报善学堂

  年4月28日,《温州都市报》开学周刊报道我校林晓斌校长日前受邀做客“善学堂”,与家长聊孩子的责任与担当。报道原文如下——

把责任与担当还给孩子

  中国的孩子,智商不低,但遇到挫折,为什么心理总是这般脆弱?他们有梦想,却往往不会为自己的兴趣而坚持;他们有集体意识,却往往不懂为班级荣誉而付出;他们有爱,却不知给父母如何的尊重与抚慰。对自己、对集体、对家庭,孩子应有的担当到底去哪儿了?4月16日下午,温州市绣山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市名师林晓斌做客“善学堂”,与家长聊孩子的担当。

  孩子缺乏担当 家长难辞其咎

  沙龙的开场,林老师与家长分享了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拒绝了25岁的儿子让父母为他和女朋友买房的要求之后,写给儿子刻骨铭心的一封信《彼此放手,彼此原谅》。信中说:从很小的时候,你就习惯有事来找妈妈。5岁的时候,你要妈妈帮你整理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1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的名牌球鞋,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15岁的时候,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的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的时候,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都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此糟糕;今年25岁的你,在一次与同学的闲聊里,很骄傲地说,我爸妈早已给我备好了买房的钱,我即便是不怎么奋斗,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宽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但现在,我终于承认,25年来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其实像这位母亲的经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从蹒跚学步开始,家长们就试图努力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摔倒了,是地的责任;不小心咬到苦的东西,赶紧帮孩子端水漱口;上学路上,书包总是背在爷爷奶奶的肩头;学校饭菜不可口,总有家长烧好送到校门口。“从小到大,遇到困难,家长大包大揽,那孩子如何懂得为自己负责?李天一的悲剧,不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吗?”林老师感慨:“如果家长不早点试着放手,让孩子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孩子就永远不懂得该为自己负责。”

  责任教育 从尊重选择开始

  责任教育如何入手?林老师分享了朋友女儿学琴的经历。那时孩子6岁读小学一年级时,朋友和她商量选择一项兴趣学习,她选择了钢琴。“当时我的朋友明确告诉孩子,练琴是件很枯燥的事,但幼小的孩子似懂非懂地表示能坚持。”找了老师,买了钢琴,2个月后孩子就打起了退堂鼓。“朋友没有同意,她认为虽然学琴是小事,但既然选择了,再枯燥也要坚持下去。”故事的结局是,朋友的女儿坚持学了8年钢琴。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为孩子找了名师,缴了昂贵的学费,孩子却经常跷课,说自己不想学。“学什么,怎么学如果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他凭什么为你几千元的学费负责?”在林老师眼中,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学业规划,往往都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而尊重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的选择,才能激发孩子为自己的选择担当。

  承担责任   从分担家务做起

  学校大扫除,许多孩子躲在别人后面,脏活累活不愿伸手,问题的根源还在家庭。对于城市的孩子,又有几个家庭能对孩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出要求呢?

  林老师列举了日前在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4-5岁: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

  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擦地、清理洗手间、扫雪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林老师建议家长,哪怕少做几道题,也要让孩子腾出时间帮忙做点家务,比如约定每周整理一次自己的房间,洗一次碗,清理一次卫生间等。让孩子时时记住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需要为家庭分担。只有在家庭中学会感恩,学会分担,才能学会为集体、为社会分担责任与义务。

                    (夏茹/文)

更多信息可欢迎







































皮肤病专业医院
云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zhoudushibao.com/dsbnr/2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